晨报融媒评论员 郝琴 张乐
2024年12月14日3时54分,由宝鸡开往天津的T56次旅客列车运行至洛阳到安阳区间时,一名旅客突感不适急需救治,按照运行计划,列车下一站将在4时43分停靠安阳站,经过紧急汇报后列车于4时21分在距离安阳站最近的鹤壁站临时停车4分钟,患病旅客被迅速转移至120急救担架上,4时25分列车驶出鹤壁站。该名旅客得到了及时救治,目前已无大碍。(据《人民日报》2024年12月20日报道)
铁路运输是一个庞大而精密的系统,有着严格的运行制度和时间表,这是保障整体运输效率和安全的基石。然而,在面对突发的旅客生命健康危机时,制度展现出了其灵活性与人性化的一面。从联系客运调度部门,到临时停车的安排,再到与车站工作人员和120急救车的无缝对接,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制度框架内的人性关怀。
这一事件彰显了铁路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应急能力。他们在面对突发状况时,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,有条不紊地进行处置,确保了旅客的生命安全和列车运行的后续秩序。这4分钟的临时停靠,是铁路运输过程中一个温暖的注脚。它提醒着我们,在构建社会治理体系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,应当不断探索如何在保障制度有效运行的前提下,更多地融入人性化的考量,让每一位公民都能在制度的庇护下感受到人性的关怀与温暖。无论是交通出行,还是其他各个领域,只有当制度与人性化并存,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美好,人们的生活才能更加安心幸福。